文章題目的句子是出自《論語-公冶長》,可並非是“子曰”,此語出自孔老夫子的高徒子貢之言,老清“得而聞”後,頓生“擦鞋”之感。
罪過,老清竟會說古之聖傑是“擦鞋”,不過,有沒有罪,都要聽聽老清的供詞吧。先看原文:
子貢曰:“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;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”《論語-公冶長》
解釋一下先。
“夫子”是現在說的“老師”,“文章”是指孔老夫子傳授的詩書禮樂等知識的教科書。
“可得而聞”,請注意語法上的問題,應是“可”為謂,“得而聞”為賓,這也是一種“判斷句”,後面那“不可”“得而聞”也應是這樣的語法句型。
“性”,是指人性,可別當做床上的遊戲;“天道”,在很多“子曰”中都是講“天命”,就先當作是一種“宿命”之說吧。
連在一起,這句的現代話就是:
子貢說:“老師講授的禮、樂、詩、書的知識,可以依靠耳聞目睹學到;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,卻不可以依靠耳聞睹學到的。”
【老清歪評曲析】
在子貢看來,孔老夫子的那些教科書,講授了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,是一種有形的,只靠耳聞目睹就可以學到了,當然也要自己的努力學習啦。
老清想,這種知識,就像是我們讀小學中學大學,從教科書中得到前人的知識,這些知識就像為自己在以後的人生道奔走找到一對鞋。別小看這對鞋,在人生荊棘中,可以減少很多危險。按老子的話說,就是“為學日益”啊。
但子貢又覺得孔老夫子關於人性與天道的理論,是深奧神秘的,不是通過“學習”就可以學到的。這明顯是幫孔老夫子“擦鞋”啊!
老清想,子貢的確是在讚頌孔聖人的理論深奧。但細想下,不是不能學到,這種“學”必須從內心的體驗得來,在穿著那對“知識”的鞋,在人生道路上體驗這鞋的功用,不斷地“擦”,不斷地改進,才有可能得到那種“深奧”的領悟。或許就是老子說的“為道日損”吧,“擦鞋”看似加油,但對鞋的本身來說,是一種“損”。
今天老清又挖了一個“空洞”,哈哈,看不懂吧,擦鞋還這麼多功用。不錯,老清就是天天擦鞋,擦自己腳下的鞋,不過年頭太久了,早就成破鞋了……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