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常用君子與小人這兩個名詞來形容周圍的人,把個名詞都變成形容詞啦,驚蟄打小人,上街嫐君子,是老清對這個月6號的簡評。
原來“君子小人”的說法竟是兩千幾百年前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首創。
子曰:“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”
“喻”,明白知道之意;同時也有“寓”之意,寓意之解。譯成現代語就是:
孔老夫子說:“君子明白大義,小人只知道小利。”
或
孔老夫子說:“君子是道義的化身,小人是名利的顯像。”
【老清歪評曲析】
或許上面的譯文是歪曲了《論語》的本意。這只不過是老清的思維。
“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”是孔老夫子學說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一句話,被人們傳了又傳,說了又說。
這就是說,儒家老祖宗明確地提出了義與利問題。一般人都會認為,利要服從義,要重義輕利,那麼“義”是什麽?在《論語》中看到,他們講的“義”,是指要服從等級秩序的一種“道德”。
一味追求個人利益,就會犯上作亂,破壞等級秩序。 所以,儒家把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視為小人。經過後代儒家理論的不斷發展,這種思想就變成義與利尖銳對立、非此即彼的義利觀。
縱觀也好,橫覽也好,隨著時光遷移,留下很多“歷史”。在這些歷史殘影中,我們見到的那些“君子”,都是掛著口頭上的“道義”來尋求實質上的“名利”。
或許是老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,不過,對一個普通人來說,在完成來到人世間的歷史使命中,“義”與“利”只不過是一種擇選的天平。
在不可改變的“等級秩序”這種社會現實中,任何人都可以調整天平兩邊的砝碼,去實現自己在“等級秩序”中的升級,(哈哈,升級可以名利雙收了,但不能不注意那“道義”啊!)
高唱民主的君子,在獨裁的眼中是小人,在草根的眼中同樣是小人。
哈哈,老清隨意寫到這裡,自己都糊塗了,到底老清是君子還是小人?在平民百姓口頭的君子小人或許另有解釋,當然離不開“義”與“利”啦,那就另文再談吧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