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

近道之法【道德經散譯】10-2

老子在第十章中提出的六個問題中,前三個是教人觀己觀內,後三個問題是告訴人如何觀他觀外。

【道德經散譯】10-2

第四個問題:人是活在群體之中的,有義務為國為民服務。愛民治國是大眾對君王的希望。如果身處管理國家的位置,您能做到無為而治嗎?
(老清胡想:國與身同,不論修身治國,都應該多考慮考慮“無為之治”的問題。但先要領悟什麽是“無為”,領悟的越深刻,自己在愛與治上的處世之道運用的越好。)
(老清亂思:愛民治國,應該是儒家的主張,墨家也有此說法。愛與治,都是帶有目的念想。帶著目的去“無為”,誰能解釋一下裏面的邏輯?哈哈,無為,不過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吧。)

第五個問題:天沒有門,可處處是門。能開闔的天門其實就是人對自然的認識。人是運用自己感觀去接觸外界事物。在接觸認識外部事物時,您能保持雌性般的柔弱虛靜嗎?
(老清加注:“天門”,在下讀過的解老書文中有多種解釋。有說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;有說是指自然之理;有說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。後世道教稱,天門是人的頭頂正中,其下是泥丸。功力到了一定程度,天門會自動開闔,讓居於泥丸的精神力出入。到底怎麼理解,只能奉行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制度啦。)
(老清胡想:老子先有“眾妙之門”,再有“玄牝之門”,這裡又多了個“天門”。三個門是否同一個意思?有了這個胡想,才寫了散譯的那段文字。)
(老清亂思:“為雌”可不是當女性,母老虎也為雌,……“為雌”也不是“守其雌”,“玄牝之門”不就是雌嗎?所以,雌是柔弱虛靜的代用詞,“為雌”就是用柔弱虛靜的態度。)

第六個問題:徹悟大道,窺破天機,就會明白四達。儘管到了這種程度,您還會以無知的態度處世嗎?
(老清胡想:老子曰“知不知,上”,又有“道可道非常道”,常道看起來就是說不准,測不准,好像那條物理定律。誰能全知?除了宗教裏的上帝……人還是保持無知無識的態度對待新時段的新環境,才能看到新的變化。)

如果面對上面的六個問題,您的回答是“不能”,那離道的領悟還遠著哪,如果回答是“能”,那您的境界會一步步提高,愈來愈接近道啦。

是道孕育撫養了萬物。請看萬物生長,不論長出甚麼形,結出甚麼果,都不會據為己有;幫助了周圍其他事物成長,也不會自恃其能;完成了自己的一生,也不會自居其功。這就是“道”在萬物身上顯示出的“玄德”。
(老清亂思:生成萬物,養育萬物。生成而不占有,做了事而不領功,滋養而不主宰。人人都說這幾句是以“道”為主語。但在上面那六問之後,老子是想說些什麽?給讀者一種風馬牛的感覺。)
(老清胡想:爲了將這雙拼的感覺打破,讓全章內容統一,可不可以將“生之畜之”的“之”理解為上面的六問?這六問實際是老子提出的聖人玄德的六個方面。習道者在生活中,讓這六方面的“德”扎根在心,並不時地在實踐中培育。……還未見有人這樣理解,在下也是一絲偶想。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文後記

老子第十章,老清初讀時,是以潛水的方式跳了過去。原因是所讀的講解、譯文都似明實晦,很難得到自己的認同和理解。幾年的反復閱讀,特別是受禪學的影響後,才發現這章的重要。
可以說是發現一個自我修養的寶典。老子說的“玄德”是要先通過前面的“六問”才能達到,這六問正是自我修養的重要課題,很有必要在自己“心”裏生之,畜之……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