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

功遂身退【道德經散譯】第九章

老子說了“上善若水”,後人將那七個“善”字總結為水的“七善”,老清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諱,在散譯中跟著走。其實,那只不過是老子在將“善”從“上”的虛,拉回現實可見的七個方面。老清想,老子認為的“善”只有三味:其一,利萬物;其二,不爭;其三,處眾人所惡。
此三味中,“利萬物”為“善”是人的共識,而後兩味則為人之不齒。這是困居“人之道”中的人不理解效法“天之道”的重要。接下來,老子在第九章引用天之道自然的法則,在人生處世的哲理藝術上,串出一篇老子式的“勸世格言”。請看:

【道德經原文】第九章
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;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。

(注)有一版本尾句是這樣:“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

【道德經散譯】第九章

持續盈注必滿溢,不如適時停止;
錘煉不停到極銳,不可長久保持。
金玉滿堂空爾為,誰人能夠守住;
富貴逼人顯驕氣,自己招來禍咎。

事情完成身退隱,才符天道自然。

(老清想,這裡老子第一次提到“天之道”。前四句,很明顯是在說人之道有違天之道。每一句的前半,都是在說人之為,人之欲,真如俗話說的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。在77章裏,老子說的“損不足以奉有餘”就概括了這種人之道。每一句的後半,老子則說其後果,而這些後果是必然會出現的。尾句就是老子爲了避免那些後果的出現,提出的勸世話語——“功遂身退”,並指出,這就是對天之道的效法,也就是“損有餘而補不足”。聯繫到上章的“水善”三味,都可在“功遂身退”中見到。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