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逐東風拂舞筵,
樂游春苑斷腸天。
如何肯到清秋日,
已帶斜陽又帶蟬。
這首七絕與題目能掛上鉤嗎?或許這就是李商隱的“絕”啦。
(今天分享“情歌教父”的周傳雄《微涼的記憶》)
李商隱的“絕”,就是不看題目,都不知是在寫“柳”。配合題目讀全詩,哇,您看到的是全詩句句寫柳,卻不著一個“柳”字。
此一“絕”,還有哪,您有沒有讀出詩人是寫柳的哪一個季節?是春還是秋?假如說是春日之柳,何必會有“曾逐”?假如說是秋日之柳,又何必加上“如何”?又一“絕”。
從春柳的角度講,可以理解是寫“別浪費大好光陰”;從秋柳的角度看,會感到“零落憔悴、自傷遲暮、自歎身世”的歎息。讓讀詩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去顯現情境意境,又一“絕”。
詩人李商隱寫此七絕之時,是想勾勒什麽樣的意境?哈哈,老清不知道,也不需知道。關鍵就是老清讀此詩時,想到什麽,感覺到什麽,引起什麽樣的共鳴。
老清寫文一向空洞,就像製造一個個“洞”,裏面是陷阱,還是寶藏,那需要讀文者自己去思考的。這種寫文態度,可以說是在讀古文古詩中養成的。哈哈,成了老清賣瓜……
很有中國風的歌,很有中國風的詞,希望各位喜歡這首歌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