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

知足才會得到滿足

沙灘上撒滿了閃著光的貝殼,像是夜晚撒下的一地繁星。
一個孩子拾起一個貝殼看看,不滿意地隨手丟下,再用目光四處尋找。
他已經找了一個下午,始終沒有找到他心目中那最美麗的,最稀罕的貝殼。
夕陽把海與天染成了金黃色,孩子們快樂地哼著歌,提著一籃子自己拾到的貝殼,回家去了。
只有他孤獨地拖著長長的身影,在海灘茫然地尋找那最美麗的……
海浪喧嘩著撲上海灘,沖去行行小小的腳印,夜幕垂下,孩子手中的籃子仍是空的。

無限險峰少人跡

這是小時候聽過的故事,這是教書時講給學生的故事,今天想起來,真有一股不堪回首的味道。
有位心理學家在他的“人格發展”學說中認為:人到了50歲左右,常會回首檢視已經走過的人生。如果在過去的發展階段得不到自我的滿足,他將會對自己的前半生感到失望,對自己感到失望。向前看,已是時不我予,那對過去的失望更引發出對未來的茫然,甚至絕望。

老清50歲那年,正是香港回歸之年,那時自己也退下“戰場”數年了。
那時也是回首檢視過自己走過的前半生:雖說一事無成,但也不覺得有甚麼失望;雖說幾起幾落,但也感覺不到有甚麼創傷;雖說只差兩三步就可登上理想的峰頂,自己卻退了下來,沉淪在草根之中,但也不覺得有甚麼遺憾。
或許這就是“道”在冥冥指引吧……

上面講的那個故事是具有一定的哲理,很值得深思。那個孩子心目中最美麗最稀罕的貝殼,不就是人們心中的那個理想目標嗎?
在人生的海灘上,晶瑩璀璨的貝殼往往使人感到眩惑,只尋找理想中的那個,卻無視其它亮如繁星的貝殼,這種“一心一意”對嗎?
當別人快樂地哼著生命之歌,提著充實的籃子,走向歸途之時,是誰還提著空籃子,在夕陽下拖著長長的身影,茫然地尋找?
不錯,撒在人生海灘上的貝殼不一定是最完美最珍貴的,但它們是實在的。
把隨手拾起的貝殼在海水裏洗一洗,輕輕地放入籃子,一顆一顆地拾,一顆一顆地洗,一顆一顆地裝進自己的籃子,這就是一次一次的知足,愉悅和自己的滿足感也會一點一點地慢慢升起。
知足才會得到滿足!假若“一心一意”去尋找“最理想”的貝殼,老清不能話你錯,但會說一句,你錯過了在人生海灘上享受撿拾貝殼那過程中的樂趣……

(此文送給幾位還年輕的博友,不是以老賣老,但請不要到你們50歲時才感到老清的“道”理。)

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

將夢想扭曲折叠

何一種領悟哲理的過程,都是一種大膽的思想思維。
無論做甚麼事,大膽的思維總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
尋找現實留給你的空隙

大膽的思想正是勇於自我思考的標誌。
無論你選擇甚麼職業,想做甚麼樣的人,完成甚麼樣的理想,掌握一些貨真價實的哲理,肯定對你有好處。
俗話說“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”,哲學是一種探討普遍性的學科,領悟這些“普遍性”是一種思想方法,也就是思想的功夫。
思想不得法,就是沒有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去練自我思考的功夫,遇到一些事境,就會處處都犯傻。

世界從甚麼時候開始,分成了白天跟黑夜?
看不見未來的白天,聽不見希望的黑夜, 只有“夢想”是唯一可以捉住的東西,夢想不就是一種大膽的思想思維嗎?
可現實卻是夢想與言語的牢籠,功利與名詞的深淵。 世界發展出奇怪的角度,必須把微薄的夢想願望扭曲、折疊才能通過。

願望總是太過美好的,太過美好的東西總歸是不現實的。

做一個思想大膽的人,一個敢於進行思想冒險的人,不止是靠個“勇”字,還要練會將自己的“夢想”扭曲折叠,使其可以通過現實留給你前行的空隙。
只有練好這種思想功夫,才有可能進入逍遙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