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

鳥巢鏈接

 

此文與《清靜小天地》同步

此文與《逍遙道道通》同步貼出。

劉若英之文

星期天的《蘋果日報》有劉若英寫的一篇文章(請按文章鏈接),老清在奶茶的自訴中瞭解到她的腿傷過程,很為這位自己喜歡的藝員感歎,也對她在療傷過程中的努力。

讀後,老清相信奶茶不會像蘋果日報的這張圖片,從舞臺上走下來,因為從文章中,老清看到她找到一種“自我的逍遙”

我發現,我要對抗的不再是生理問題,而是生存信心危機。前不久,恩師張艾嘉跟我說「或許你的腿代表了你的心,因為你的心不舒服,所以你的腿一直沒好。」為了治傷,我飽讀醫療書籍,懂得她說的道理,也聽過醫療界所謂的「自我療癒」理論。(奶茶之文)

老清也遭受過斷腳的經歷,張艾嘉說的對,所有的傷患病痛,都有很大心理因素。要想真正康復,就要找到那種“順其自然”的心態。

比起車禍、摔跤、開刀種種帶來的痛楚,心裡的殘缺會不會遠為巨大。這是說,如果艾嘉師父所言切中要害的話。或許這一路過來,我好強,我獨立,其實是種逃避。或許我跟很多平凡人一樣,需要一雙可以互相扶持的雙手,或甚至依靠的肩膀。就像我的右腿,因為幫助左腿,而傷得更重。我曾經以為有勇氣就可以自由自在,其實我是否更渴望一個不用費力就能安全待着的地方?所有我曾經以為的理性、我堅持的自尊,其實也可能就是任性、冷漠、逃避?(奶茶之文)

這真是一種難得的反思,有勇氣不代表甚麼,也不一定能解決逆境中的問題。甚麼才是理性?甚麼才是自尊?需要的是一種順其自然,這個“自然”就是自我與處境的相融之路。找到這條路,即使是“逃避”,也是一種進攻……

有學問的人也說過,傷病也是一種隱喻。但痛就是痛,站不住就是站不住,這可沒甚麼隱喻成分。我唯一能找到的結論是,不管是心念導致或上天安排,我知道腿傷讓我必須花更多的精力去瞭解自己。我發現正常的站立跟行走從來不是理所當然。我們出生時四肢乏力,然後能爬,然後能直立的隨性活動,其實都要學習,誰都曾經摔跤受傷。因為厄運也好,是給我的修行也好,我又重新開始,像個嬰兒一樣,必須謙卑學習走路。我別無選擇,只能繼續學習往前走、往上走。走急不行走緩一點,跳高不行跨低一點,使勁不行我就溫柔一點。您說是吧?(奶茶之文)

真要恭喜奶茶,她的反思,使她找到了一條順其自然的路,也就是找到一種“自我的逍遙”。
作為奶茶劉若英的粉絲,老清在幾年前,見到報刊上那“劉若英腿傷要退出娛樂圈”的新聞,曾在筆記中(當時還沒有寫博)寫過,“就是坐在輪椅上唱歌,也會有熱烈的掌聲……”
哈哈,現在……劉若英與陳奕迅的新片就要上畫了,叫甚麼甚麼“隱婚……”真是“癡呆的老清”……

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

自我的價值觀與自我的價值

很多時候,我們談及的理想,都帶有自我的價值觀。
不同的價值觀,表現出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追求,有不同的理想。

山水間
老清在想,人與人的不同,除了生理的結構外,還有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深藏在心靈中的價值觀。
別忘了,價值觀可不是天生就埋在心靈中的,它是與社會潮流相關的,在那“洪水猛獸”的不停衝擊裏,一點點在人的心靈在萌芽扎根,越扎越深,越發越多……

就像老清特別安排的那幅畫,是傾斜的。畫是客觀的存在,擺畫的傾斜角度是可以由自己調校的。
社會潮流是一種客觀的存在,如何在這潮流中衝浪,就要看心靈中那“自我的價值觀”有沒有萌發新芽,舊有的根有沒有扎到更深。

不錯,對社會潮流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,不同的衝浪方法,這是由於不同的“自我的價值觀”造就。但是老清想問,有沒有人關心“自我的價值”?

老清鼓吹的“逍遙”就是先要“修身”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達到“自我的價值觀”與“自我的價值”和諧共處於自我之身。
一個關心“自我價值”的人,他會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,自己所做的事是重要的。(請注意,這可以是褒義,也可以是貶義,全看把“自我的價值”評估的傾斜度啦。)

今日的世界,沒有人可以再說誰是誰非啦,一個選擇是一個人體察自己的實際環境而做出決定的,別人的處境和心情跟他不會是一樣的,做出的擇選也會是另一種。

但為甚麼世事“不如意十之八九”?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人的“自我的價值觀”與“自我的價值”不配合,不和諧。老清認為,還是先評估一下“自我的價值”吧。

前幾天,老清寫過“雞群中的小鷹”與“鷹群中的小雞”,就是一種評估自我的價值,或許這是先天的因素。
在《四書三心二意》一文,老清回覆雲迪時提了一句老話:少不讀水滸,老不讀三國。這也是一種評估自我的價值,或許這是年齡的因素。
……

越寫越覺得,瞭解一個旁人難,瞭解自我更難,想逍遙,就要不停地反省,反思,不停地評估“自我的價值”,不停地修改“自我的價值觀”。就像正在減肥的人,每天都要“磅磅”體重……

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

四書與三心二意

古代文人爲了科舉,必須熟讀《四書五經》,幾天前,朋友之子詢問老清,現今社會還有無讀這些儒家經典的需要?

書中自有黃金屋 

不容否認,現今短視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,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束之高閣。在中國人的圈子裏,很多大學生居然說不出“四書”的名字,年輕人中流傳著的是“灰色童謠”,網絡新詞古字叢生,中文的文章好像變成眾語言之雜燴,這些種種導致了華人的後代在中文上的極度“營養不良”。

老清較為傾向道家的哲理,不想也不敢向現今的社會潮流心態挑戰,但對一些有意增強自我思維深度的年輕朋友,還是要說,中國的傳統文化儘管歷經幾千年的沉澱,但儒家、道家、佛家的一些文化精髓仍然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,如誠信、自強、修身等,讀些古代文化,古代語言的學習並不重要,但可以從中汲取智慧,加強思維的深度。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,不是神話,讀些古書,古為今用,您的深層次思維,可以發現別人發現不到的上進之道。

四書是《大學》《中庸》《論語》和《孟子》四部書的合稱。  南宋時,大學者朱熹對《論語》進行了註釋,還從《禮記》中摘出《大學》和《中庸》,再配上《孟子》,寫成一本《四書章句集注》,簡稱《四書集注》“四書”的名稱就這樣流傳下來。

老清讀書時代,是共黨洗腦的教育,接觸不到這些古文化,到了大學又遇上“文革”。很多古書都是從當年“紅衛兵”手裡“偷”出來讀的。落來香港,才有機會較系統的讀了一些皮毛。

“四書五經”中的一些觀點,雖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,但與現代文明並不矛盾,而且有著驚人的相似。
一位外國大師在研究了世界上各種宗教教義後,總結出所有宗教的精辟規則——“你不希望別人怎樣對你,你就不要怎樣對待別人!”
這條規則恰巧與孔子所說的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”的儒家經典言論相符合,孔子應該是將世界經典表達得最清楚精闢的哲人。
時至今日,這條規則在現今社會仍具有普遍意義。

老清認為由此一例觀全局,可見孔子的儒學經典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普遍的價值意義。這也是老清對朋友之子詢問的回答,不過還加了一句,那就是要“三心二意”……

別誤會,這“三心二意”是佛家的名詞,——心、意、識,叫做三心;意根、意識叫做二意。讀古代的傳統文化,是一定要有這“三心二意”才能有所收益,否則,很容易被社會的潮流心態淹沒……

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

雞與鷹

今天偷懶,將老清與老友小朋友一陣風的“對文”貼出,充充門面吧。

20100930image11931

 

/有心魔纏身的人,無門也是身處監牢…/

想起張家輝的電影《旺角監獄》。雖然出獄,但只不過去了更大的監獄。
再想下去,厭世的人,即使身在人間,又何嘗不是活在地獄。
一念天堂,一念地獄。

/分辨可不可以改變,可不能靠“勇字當頭”啊……要找回智慧。/

這世界只有三種事,就是自己的事、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,孩童的智慧都能分辨出來。可惜我自知缺乏堅持,卻缺乏堅持去令自己變得堅持。

/雄鷹,有時飛得比雞還要低,但雞永遠不會飛得像鷹那樣高。/

雄鷹是能力高,還是志氣高?我看雄鷹,是一顆堅強的心。誰也可能是雄鷹,誰也可能是小雞。
不過吾現在也是小雞一隻,哈哈。
看到雄鷹身處劣勢,不妨做一做雄鷹的貴人。雄鷹只小雞做朋友,慢慢會以為自己也是小雞。

一陣風

[引用] | 作者 一陣風 | 11th Oct 2010 11:25 |

/一念天堂,一念地獄。/
心魔也,一喜一驚,永無清靜……
/這世界只有三種事/
千萬別把三件事都記在“自己”的賬上,甚麼事都要管……
/是一顆堅強的心/
鷹,有;雞,也有。區別是物種本性不同。
小鷹在雞群中長大,也會展翅翱翔;小雞在鷹群中長大,飛翔的技能最多高過一般的雞……

[引用版主回覆] | 作者 老清 | 12th Oct 2010 04:59

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

小月月,新的網絡紅人

一篇網文從10月5日的11:45貼出後的3天內,就獲得了15169679次點擊率和53984個跟帖回復,並且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。

這不是神話,是老清在深圳新聞網上讀到的新聞。在新浪的這個地方(http://dailynews.sina.com/bg/ent/chnstar/sinacn/20101007/19551886576.html)也有這場鬧劇的介紹。

這篇名為《感謝這樣一個極品的朋友給我帶來這樣一個悲情的國慶》的網文據介紹是寫一位被稱為“極品”的小月月在上海的遊玩的事。

作者蓉榮介紹,小月月與目前在上海打工的自己是高中同學,“有著共同的青春回憶”。小月月身高150釐米,體重160斤。安徽蕪湖人,是一名幼師。國慶日期間,小月月要帶她剛認識的男友來上海看世博會,小月月的媽媽拜託蓉榮招待一下他們。可是讓蓉榮始料不及的是,在接下來的兩天一夜的時間內,小月月經常使用“低血糖,頭暈”的招式暈倒;當著她和男友小W的面脫光衣服;在賓館內,拿刀大鬧;在旅遊景點做祥林嫂狀,唱著不成調的RAP;在巴拉巴餐廳內,將滾湯往自己身上潑,以尋求男友W的安慰;在電梯裏,嫌上海熱,卻身穿冬天裏的厚毛衣……

哈哈,千五萬的點擊真叫人“哈哈哈”,哈哈之後呢?真不明白這樣的事件為甚麼會得到那麼多人的關注,更有多事者還要去作人肉搜尋,是真的那麼值得關注嗎?

小月月與前段時間的犀利哥與神仙爺爺不同,她是一個有精神病疾的人,關注者是關注她的病?還是要用此事娛樂自己?多麼殘忍的……老清不想再說甚麼自己的猜想,只是想說,現在太多無聊的人啦,國內是這樣,香港不也是這樣?

老清寫此文或許就是一種無聊的表現……

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

歸根覆命與致虛守靜

在《老人願》的留言簿中,有位朋友給老清出了個問題,要回答這個問題的確要費很多功夫,但又是好簡單。

說簡單,是老清早已經歷這種“疑惑”的過程,說複雜,是人各有志,在不同的自我道路上行走。

好,先看看這位“無名”朋友的問題,再簡單地說說老清的糊塗吧……

前輩您好,晚輩路過,想請教您關於「致虛守靜」、「歸根復命」的問題

如果說人性本是虛靜淡泊的,因後天的種種慾望使人的心靈被擾亂。

但畢竟人還是要生存的,要生存則必須要賺錢,要賺錢則必須工作。

在職場上、在工作環境中,不得不面對各式各樣「事、物」的競爭,不得不受到各式各樣「人」的影響,在這樣的情況下,那種種的慾望能不產生嗎? 而種種的慾望又使人的心靈被擾亂。

以前輩對道德經的了解,是否有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呢?

懇請前輩解惑 ORZ

不錯,每個人都要生存下去,都要去工作,都要去掙錢,都需要生與活。請注意,這就是人的自然本性。

不錯,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演出,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競爭,都要面對愛與恨,都會遭遇追殺與追求。請注意,這就是人類社會的自然本性。

於是,在社會與個人的逐步交融中,人的自然本性逐漸被淹沒,非自然的種種慾望不斷升級,嚴重到失去了“自我”。

這些非自然的慾望,好像是“不得不”,而結果卻永遠是  得到的不是自己的需要。

好了,當跳出這個社會與個人的交融或糾纏之後,(可以說這就是“歸根覆命”的一步),反思在局外者清的意境中,(可以說這就是“致虛守靜”的一步),一個自然的“自我”會出現,會發現順其自然的奧妙……

但是,世上有幾個人可以“跳出”?有幾個人可以“反思”?有幾個人可以找到自我?

老清承認自己是做不到的,只不過是反復地在“歸根覆命”、“致虛守靜”、“順其自然”的過程中周旋。

學道日損,損的是那些非自然的種種慾望,這就是老清的領悟。

要在社會與自我中找到一種“和諧”,既要順“人性的自然”,又要順“社會的自然”。這就是老清的願望。

這些“糊塗”回答不了“無名”的問題。道家哲理是一種自我的領悟,不是一種霸道的“真理”,只要自己有了“逍遙”的感覺,這就沾到點滴的“和諧”。

可以說,《道德經》本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,但先賢的論述卻可以使讀者產生一種“領悟”,這自我經歷與先賢妙論的思維交融,是可以為自己日後的道路指出方向,是可以解決很多自己的心理矛盾。

《論語》並不能治天下,更何謂“半部”。但有人就可以“半部論語治天下”,這不是《論語》的功勞,是領悟孔夫子妙論,又加以實踐的那些人,才可以做到的。

老清以為,逍遙就是逐步接近“社會與自我的和諧”,不論您是在道家的指引下,還是在儒家的啓發下,佛禪的頓悟下,都是自己的領悟。只要不斷地在您選定的道路上,領悟、領悟、再領悟,……逍遙道道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