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

忘記那些學過的知識

上一篇“忘記”說的“忘記那些傷害過你的人”,相信很少人可以做到,但要在您生活中得到一種“自由”,又不能不去“忘記”。
但今文老清所說的“那些學過的知識”,是很容易“忘記”的,很多時候都會聽人講,“留給老師啦”……

忘記=埋藏、消化成自己的

但是,如果您是用心學到的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識,您肯“忘記”嗎?

不錯,每個人都是在前輩的知識教授下長大的,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社會、家庭、交際……都是在那些“知識”的籠罩下,不能不承認“知識就是力量”。越多越好啊,知識……

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”就是形容吸收知識的方法與目標……等等,您學習“知識”的目的到底是甚麼?
老清曾在一位小朋友的blog中留過這樣一段留言:

書讀萬卷=圖書館,路行萬里=相片簿。
能把書上的常識變成自己的知識,能把路上的見聞變成自己的感受,
知識+感受=你自己的本錢。

其實,現今科技蓬勃發達,早就有“知識爆炸”之說。用自己的有限,去無限的知識大海遨遊,好容易使自己的大腦“知識爆炸”,淹沒在大海之中,成為“書呆子”……

“忘記是自由的一種形式。”

是啊,老清感覺到,不忘記那些學過的知識,就沒有創新的自由。
不忘記牛頓,就沒有愛因斯坦……老子都提倡“損之又損”,這個“損”不就是“忘記”?又想起在《倚天屠龍記》中,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拳時的“忘記”。

冬瓜豆腐豬肚雞腸,混在一起煮熟了,吃下去,化為營養,為我所吸收。
書讀得再多,沒有經過消化,杜甫牛頓白居易,愛因斯坦李時珍,都不是我的。
變成自己的,就不是“知識”啦,而是經過“學”、“忘”得到的自我“智慧”,自我行走社會的本錢……

“悟”不是引用,正確地說,是自用。不管是老子、孔子、孫子,不管是平民、圣賢,都可以給我們大大小小的知識。關鍵的一點是,有沒有消化過,忘記掉,讓“知識”變成自己的“智慧”。

P.S. 此文寫得很亂,當您把鼠標停在那張圖片,會見到老清對“忘記”的定義。下周“忘記”將“忘記那些聖賢、老師”……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