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

命、禮、信

這個題目是《論語》的最後一段中的話:

孔子曰:“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;不知禮,無以立也;不知信,無以知人也。”

這段孔老夫子的言論,從字面上看很簡單,用不著翻譯了,可這“知命”、“知禮”、“知信”,是兩千年前的君子處世立身的三大要求,到了現代,還有用嗎?

老清想,時代是變了,但人的本質沒有變。人類社會現實變了,但社會結構的本質沒有變。

只要領悟“命禮信”在現今社會中的意義,那麼孔老夫子的君子處世立身三點要求,還是很有啓發性的。
可“領悟”是種很自我的思維結果,不代表人人都會認同。下面是老清對孔老夫子這段話的領悟。

【老清歪評曲析】


孔老夫子說:“不懂得天命,就不能做君子。”甚麼是“天命”?那就是上天配給我們的那臭皮囊。
在父母那一時歡愉中,種下了種,生出一個新的臭皮囊。
這個臭皮囊長大後,又會在與另一個異性臭皮囊的歡愉中,種下下一代的臭皮囊種……
生於哪一對父母,我們冇的選擇。
這就是一個人先天的命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是甚麼樣的才,有甚麼樣的用,上天不會告訴你的,要靠你自己去瞭解自己。
先知己,而後方可馳騁。瞭解了這個“命”,才可能將自己的“理想”與自己的“能力”調和,形成一種自我的和諧。

歌曲欣賞

陀飛輪
陳奕迅

歌詞

**************

還剩低幾多心跳 ,人面跟水晶表面對照,連自己 亦都分析不了, 得到多與少。
也許真的瘋了,那個倒影多麼可笑,靈魂若變賣了,上鏈也沒心跳。

孔老夫子說:“不知道禮儀,就不能立身處世。”用“禮儀”解釋“禮”是不很準確的,“克己復禮”的“禮”是指社會的規範,也就是那些道德規範、法律規範,再加上不斷變化的“潛規則”。
對於先天的命,我們是無法選擇的,但後天的路,是我們自己走出來的。
可以選擇“聽天由命”,也可以選擇“逆天而行”,還可以“修命養運”。但不知道社會的那些“規範”,你走的路肯定艱險……
這立身處世的要點,不能不知,不能不履,不能不慮。瞭解了這個“禮”,才能將社會的規範與自己的道路調和,形成一種自我與社會的和諧。

孔老夫子說:“不知道信用,就不能真正了解別人。”有專家解釋,“信”是“人言”之解,或許更正確吧,不過“信用”與“人言”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人是群體動物,社會就是這個群體。可每個人都是在與自己周圍的他人交往的過程中,參與社會的。
害群之馬當然難以處世立身,人言可畏也是需要避免的。瞭解了這個“信”,才能將自己與周圍的人調和,形成一種人際關係的和諧。

老清想,君不君子無所謂,但在社會上想立身處世,尋求自我的理想,不能不留心這三個“和諧”啊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