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

眾妙之門

國畫,講究墨法燥濕,筆潤為濕,筆枯為燥,燥濕相間,濃淡有致,因燥顯濕,以濕襯燥,陰陽映帶,如雲霞障天,方為妙書。

書法中,行書草書筆畫相連的細線,稱為“游絲”,或聯數筆,或聯數字,講究賓主合宜。斜角變幻,又有飄帶,折帶種種名稱,講究虛實相配。

別誤會,老清不是離題改寫國畫書法,上面那兩段,只不過是很早以前學國畫,學書法時的筆記。

熟悉國畫書法的人會知道,這些已經不是簡單的技巧了,而是從眾多成功例子中,抽取出來的“道理”。也就是說,受歡迎的國畫,書法都具有這些特點,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。

抽取這普遍性,可以說是“抽象”的過程,應該是進入了哲學的範疇。甚麼是哲學?要讓教授來講,可能比道家的“玄而又玄”更“玄”。

以老清的理解,哲學,就是在人類各種思想觀念後面,進行的更深處的抽象,探索普遍性的規律。簡單的說就是“大道理”。

如果按兩千年前的老子說法,哲學探討的是“大道”,“常道”,不是各種專門的“道”,所以老子說,“道”是“眾妙之門”。老子當年不會懂得“典型性”、'“普遍性”,可一個“眾妙之門”,就形象的說出了哲學的本意。

“眾妙”就是不同的典型,個體,“門”就是普遍性的規律。不論是甚麼“妙”,只要想生存,想發展都要,也都一定會經過這個“門”。

哈哈,這是“玄而又玄”嗎?哲學就這樣很簡單地解釋了出來。當然,老清薄學多失,更沒有“做學問”的心態,這種說法一定被學者視為不屑一駁的胡說八道。

是啊,哲學真是“玄而又玄”的學科,讀一些哲學教科書真像啃牛皮,咬不斷,嚥不下。老清早就將這“牛皮”放生了。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既然如此,何必去鉆那沒有真確答案的真理呢?

讀老莊,老清再不提哲學,而是多講哲理。請注意,哲理不完全等於哲學道理,是練習獨立自由思考的功夫,也就是修煉自我領悟並指引未來道路的功力。

故此,讀老莊也好,讀孔孟也好,要記住走入“眾妙之門”但不要停留在門邊去討論這個“門”。莊子講“庖丁解牛”的故事中,庖丁的表演,使那個文惠君得到“養生”之道,何解?就是因為文惠君看表演,領悟了“道”的奧妙,他沒有停在那個“門”邊,追問甚麼是“道”,而是走進去,舉一反三,將“解牛”之專門的“道”,領悟出自己“養生”之專門的“道”。這就是抓住“普遍性”,運用到“特殊”的領悟哲理過程。

想逍遙,先在自我中找到這個“眾妙之門”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