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7月4日星期三

為腹不為目【道德經散譯】12

老子在11章用三個人為製造出來的東西來說明“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”的道理,重點是提醒讀者注意“無”的作用。從那三個例子看,老子開始進入對“欲”的分析了,因為三例都是人類生活的需要,有需要就有欲望。接下來,老子進入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這個問題中,請看第12章:

道路

 

【原文】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聾;五味令人口爽。馳騁畋獵,令人心發狂;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。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

【道德經散譯】12

在我們的眼中看到的東西,有各種不同的顏色,這使人有了顏色上美與不美的分辨。但把所有的顏色混在一起,那繽紛的色彩,會使人視覺失靈,不識分辨什麽是美了。
(老清胡想:五色與目盲應該沒有必然的聯繫,前提是沉迷於五色之中不能自拔,才會與目盲拉上關係。其實,不用說是五色啦,就是沉迷於單一的色,都會目盲,君不見網上沉迷於一個觀點的人,對不同的看法都是目盲或被目盲。下面的五音與耳聾、五味與口爽都有這樣意思。)

在我們的耳中聽到的聲音,有各種不同的音階,這使人有了聲音上美與不美的分辨。但同時將各種音階一起奏響,那嘈雜的音調,會使人聽覺失靈,不識分辨什麽是美了。
(老清胡想:如果只從音樂上說五音,不能不說人類文明的偉大,文明說簡單些就是人類精神需求,也是脫離動物界的標誌。同樣,上面的五色,下面的五味,老子說的不是簡單的物理現象,而是在講人的精神需求。五色不論是指服飾,還是家居,已經超出了人生存的物質需求範圍,進入求美的精神需求。音樂的五音同樣也超出同類相互交流的範圍,而五味同樣不是爲了填飽肚子那樣簡單的物質需求。)

在我們的嘴裡嘗到的味道,有各種不同的滋味,這使人有了味道上美與不美的分辨。但同時將各種味道摻雜在一個碟子裏,那樣的食物,會使人味覺失靈,不識分辨什麽是美了。
(老清胡想:很多解老者對這五色五音五味,都說是指統治者的荒淫無恥、聲色犬馬的靡亂生活。那平民百姓就沒有這些精神需求嗎?別把老子當作老百姓的代言人,將此章看做是對統治者的批判。老子後面還有“甘其食,美其服……”的講法,就表明人的精神需求是普遍的存在,只不過在不同的層次,不同的環境下,需求的內容不同吧。貴族的陽春白雪,平民的下裡巴人,都是精神的需求結果。)

那個倡導人們必學的“六藝”中有御車、射箭兩個項目,於是人們都會將馳車狩獵當作學習與娛樂,以其為美。當時縱情其中,會讓人心狂放蕩。(老清亂思:如今可是遊戲年代啦,打怪獸,飆車,同樣會讓人心狂放蕩。年輕人,小心啊。)

難以見到的那些希珍異寶,當然是人們心裏的美物了。但產生佔有的欲念後,就會讓人做出不軌不端的行為。

因為明白這些求美而失美的後果,聖人在乎的是生存需要,包括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,不會沉迷於生存需要以外的那些追求,所以摒棄過度的追求,選取簡單的生活。
(老清亂思:為腹不為目,哈哈,腹中能撐船,那才是真聖人,腹的需求很大啊,……千萬別解釋為聖人只求溫飽,那很多人都成聖人啦。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