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

泰初有無,無有無名

此文的題目是出自《莊子-天地》,老清先不說其中的意思,借此“有、無”來先說說對《道德經》的第一章第二句的解讀。004

【解讀《道德經》01-2】

第二句又是12個字,可在斷句上,有兩種不同的說法。

王弼斷句為:“無名,天地之始;有名,萬物之母。”

按這種斷句,“無名”、“有名”分別是兩個判斷句的主語,指無形與有形。王弼是這樣解讀的:“凡有皆始於無,故未形 無名 之時,則為萬物之始。及其有形  有名  之時,則長之,育之、亭之、毒之,為其母也。”

第二種斷句是宋人司馬光、王安石的說法:“無,名天地之始;有,名萬物之母。”這樣的斷句,可以讓人解讀為:以“無”名天地之始,以“有”名萬物之母。

這兩種斷句解讀,看上去沒有什麽多大的區別,但要問:老子要講的是“無與有”還是“無名與有名”?回答出這個才能抓住老子的思路邏輯,不是沒有什麽區別,而是很大的不同。

“泰初有無,無有無名。”莊子的這句話,不管先師古賢怎麼解讀,老清的解讀理解是,最初的“有與無”,是沒有“有無”之名。按此理解,各位應該肯定老清是選取了第二種斷句法啦。

不錯,老子在這句話中,應該說的是“有與無”。

按老清自己捉摸老子的思路邏輯,先說了“道可道”,那就要跟著可道之道,有與無,可以說是老子後文中重要的概念,在這裡搶先提出,就是一種強調。(也就是說,這是解讀《道德經》全文的重要線索。)

上文提及,“名”在老子的文中,老清解讀為“定義、陳述內涵”的意思,而非“名字,名稱”之義。在這裡,就是把“無”定義為“天地之始”,把“有”定義為“萬物之母”。

回過頭再看“有名與無名”之說,推敲起來,作為主語,有名無名都是名,而且後文,多“有無相生”並無“有名無名相生”,故老清在自我理解解讀中,這是接受不了的說法。

按題目的莊子語,老清想,既然“泰初 有 無 ”,“無/有無/名”,那這“有無”就是老子的首創了。但是,請注意,老子的“無”不是沒有,老子的“有”也不是存在。(這個問題,老清現在還是懂得但又無法說清楚的問題。)

經過這樣的解讀,老清認為,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,他對道最重要的領悟就是,“無”與“有”的相互辨證關係。而我們解讀是也應該隨時不忘這個重點。

忽然間,想起一個問題,可能是最無聊的,不過又很有意思,有興趣的朋友,不妨想想……

問題:無,是天地之始,會不會也是萬物之母?有,是萬物之母,包不包括天地?

哈哈,老清下文,在【解讀《道德經》01-3】中會說說自己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